“蜂之蜜”:加强科研攻关 推动蜂产业转型升级

11月17日至2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西北大学“蜂之蜜——打造蜂产业链升级变革与精准扶贫新模式”项目凭借其创新性思维与模式获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国家金奖,实现了学校参赛6年来金奖零的突破。11月24日,记者采访了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曹炜教授,了解到项目背后的故事。

“蜂之蜜”项目团队由曹炜教授担任导师,带领赵浩安、祝敏、陈思南等13位学生组团参赛。作为西北大学蜂产品创新团队的组成部分,该项目团队于2015年开始筹备,从2016年开始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与实践活动。

“西北大学蜂产品创新团队是我国西部最大的蜜蜂养殖、蜂产品检测及产品研发团队,团队由西北大学和陕西省蜂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2名教授、4名副教授、4名讲师以及20余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组成。”曹炜告诉记者,“历经20年技术攻关,团队掌握了标准化中蜂饲养技术、蜂产品质量控制技术以及蜂产品功能因子制备技术,已成长为国内领先的蜂产业技术团队。”

作为陕西省蜂产业技术带头人,曹炜同时也是中国养蜂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他在蜂产品深加工及产业化方面有着多年的研究经验。据曹炜介绍,获得此次大赛金奖的“蜂之蜜——打造蜂产业链升级变革与精准扶贫新模式”项目分为3个板块,服务于蜂农作为第一个板块,主要是对蜂农开展养蜂技术培训,通过对蜂产业进行技术升级,提高蜂产业附加值,帮助蜂农实现脱贫致富。

为响应国家扶贫号召,2017年,西北大学结对帮扶安康市平利县。“蜂之蜜”项目团队经过多次实地考察,根据当地蜂农养殖技术水平和花源特点,因地制宜推广了中蜂饲养技术。依托中蜂养殖技术,蜂农不需按照传统“追花夺蜜”的方式到全国各地转场放蜂采蜜,在定点地区就可以开展工作,尤其是疫情期间交通不便,该养殖技术在中蜂养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现有两类主要的养蜂方式,一类是转地养蜂,将蜂群运至距离较远、有大片蜜源植物流蜜的地方去获取蜂产品,这种养蜂方式对于贫困户、年龄较大的人来说具有一定的限制。”曹炜说,“平利县植被好、山大沟深,适合养蜂。我们团队在平利县采取另一类定地养蜂的方式饲养中蜂,在劳动力强度不大、资金投入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也有好的收益,中蜂养殖也成为平利县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之一。”

陕西是全国蜂产品蜜源大省,生产的洋槐蜜、枣花蜜等蜂蜜产量高、品质好,吃起来香甜可口。如何进一步保证蜂蜜的原料品质?“蜂之蜜”项目团队为此进行了思考与探索,这也让质量控制技术研发成为项目的第二个重要板块。

近年来,团队利用高校在人才、科研等方面的优势,加大技术攻关,在陕西各地积极开展养蜂技术、提升蜂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技术指导与技术培训。“陕西是我国重要的洋槐蜜生产基地,团队的专业技术应用在相关企业中,使蜂产品在收购、加工等环节均有了质量保障。”曹炜介绍说,“我们还建立了全国最大的蜂蜜指纹图谱数据库,对我国主要的单花种蜂蜜的内在质量及健康因子做了大量积累,并在蜂蜜质量控制上拥有多项科研成果,相关成果也已在企业得到转化。”

产品开发作为项目的最后一个板块,同样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介绍,团队先后为相关企业开发出30多种产品,其中7个产品为“国食健字”保健食品,与之合作的陕西老蜂农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西安众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都是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两年来,团队在蜂产品深加工上下足功夫,开发出的蜂胶软胶囊、花粉制剂等一系列产品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欢迎。

从蜂产品生产、质量检测到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蜂之蜜”项目团队的相关技术及成果已应用于多家蜜蜂养殖、蜂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社。当谈及下一步要做什么时,曹炜说:“养蜂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学校的特色研究方向之一。蜂产业作为团队的使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蜂产业技术升级、提高产品价值上下功夫,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努力成为蜂产业技术的变革者,为我国蜂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011/30/content_742299.html

< 上一篇

刘宝才:师者如兰 香远益清

西北大学食品学院勇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