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君子跤”

undefined

西北大学长安校区运动场上,该校的中国式摔跤队队员正在进行训练。 本报见习记者 雪野摄

本报记者 张江舟 见习记者 雪野

西北大学有这样一支中国式摔跤队。他们建队时间短,取得的成绩可不小。从2018年到2019年,西北大学中国式摔跤队队员余博扬、李盼盼在全国大学生中国式摔跤锦标赛上,分别斩获了女子60公斤级、女子甲组个人基本功2枚金牌。

摔跤,被公认为历史最悠久的竞技项目之一。现如今,摔跤被分为国际式摔跤(包含古典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和民族式摔跤两大类,而中国式摔跤则在民族式摔跤中独树一帜。

据西北大学中国式摔跤队教练刘戈介绍,中国式摔跤的技术特点是使用抓握对方上下肢和服装进行摔倒,其竞技技巧属于典型的民族类跤种。同蒙古族式(搏克)、维吾尔族式(且里西)、藏族式(北嘎)等民族式摔跤相比,中国式摔跤摔的技法和比赛规则不同,其与回族式绊跤更为相似。

除了摔倒技法、比赛规则、比赛服装等,中国式摔跤有别于其他民族式摔跤的最大特点体现在文化上。中国式摔跤圈里广为流传着“英雄不打倒地汉”的说法。中国式摔跤体现着中国传统武术中的谦让与大度,也因此被称为“君子跤”。

中国式摔跤的胜负判定十分简单,比赛过程也通常很短。对抗过程中,除了两脚之外,身体第三点触地即被判输。一方选手被摔倒后,另一方不得继续缠斗。因此,在中国式摔跤的比赛中,经常会出现30秒内结束战斗的情况。

陈哲从2015年西北大学中国式摔跤队成立就参与其中,算是建队的五大元老之一,但他与中国式摔跤结缘却不是因为从小的热爱。当年摔跤队尚未成立,刘戈教练主要负责学生的体能训练,想顺势将这个项目带入西北大学,觉得陈哲底子不错便硬拉着他来了一次娱乐性摔跤。感觉真不错!从那时起,陈哲对这项运动从简单认知变成了痴迷。

2016年暑假,刘戈带着西北大学中国式摔跤队的5名队员去内蒙古参加全国首届大学生中国式摔跤锦标赛,并取得了13铜的好成绩。在这次比赛中,陈哲作为新人并没有上场。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中国式摔跤高手们展现出的技巧深深震撼到了陈哲,看得他热血沸腾,他也暗下决心,下回比赛我一定要跟他们争个高下!

中国式摔跤是一项竞技性很强的运动,所以刘戈在训练中高度重视队员们的体能和力量训练。每周,他都会带着队员花大量时间通过俯卧撑、卧推等方式进行上肢力量和爆发力训练。身体的灵活性和神经反应速度主要通过中国式摔跤特有的基本功动作进行训练。下肢力量主要通过负重深蹲训练进行强化。在每次比赛前,队伍还会进行为期2个月的高强度集训。在这2个月里,队员们每天630分起床,训练中除了短时间的实战训练和必要的体力恢复,剩下的时间都在基本功上下功夫。所谓站得稳走得远就是这个道理。

大三那年,陈哲终于等到了他的第一次全国大赛。一心期待“战斗”的他,却因为紧张影响了竞技状态,最终只拿到1枚铜牌。在离开上海的火车上,往日里的硬汉陈哲哭得像个孩子。回到西安后,陈哲在训练场上更加认真刻苦,之后又参加过数次比赛,遗憾的是始终没有获得冠军。经过数年的磨砺,我对中国式摔跤这项运动的热爱和尊敬远远超过了对冠军的向往。陈哲微笑着说。

2018年,陈哲带着一丝遗憾毕业了。队长的接力棒递到了刚上大二的张硕同手中。张硕同第一次接触中国式摔跤这个项目是在大一军训的体能课上。被华丽的摔跤动作、通过引诱与对手斗智斗勇的技战术方法深深吸引的他,毅然加入西北大学中国式摔跤队。

130公斤重的健壮体格为张硕同提供了优秀的先天身体条件。现在想想,自己当时那是胖,不是壮。为了减重量、提升体能,张硕同每天风雨无阻地坚持在田径场上刷圈。经过严酷的训练和严格的饮食控制,他把自己的体重硬生生压缩到了70公斤。几乎减掉了半个自己。张硕同笑着对记者说。

相比于艰苦的训练,张硕同认为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比赛本身。一方面是因为全国大学生中国式摔跤比赛的名额太珍贵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式摔跤的特殊比赛规则——一跤制,每一次摔倒或被摔倒都决定着能否晋级。张硕同说:辛苦训练数年时间,却在几秒钟之内被对手击倒,这是每一位中国式摔跤运动员都可能要经历的事。但也正是这种生死一线间的刺激体验,深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学习中国式摔跤的行列。

2018年到2019年,张硕同和队友们参加了全国大学生中国式摔跤锦标赛。虽然他自己只取得了第三名和第五名的成绩,但看到队友余博扬、李盼盼拿到冠军,他非常开心,但也充满羡慕之情,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站在最高领奖台上。

中国式摔跤严酷的训练过程也是运动员自身发生蜕变的过程。不仅体现在体能、力量、技巧等方面,这项高强度对抗性竞技运动还会带给运动员强大的自信,赋予其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

“希望有朝一日中国式摔跤能像日本柔道一样进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我想把祖辈传承下来的优秀竞技体育运动‘君子跤’发扬光大。”这是刘戈的梦想,也是所有中国式摔跤人的共同梦想。

 

原文链接:

陕西传媒网: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005/13/content_725897.html

< 上一篇

坚守平凡岗位 彰显新时代南丁格尔精神——记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的“耕耘者”

西北大学博物馆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