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扶智连续接力 我市高校数十位优秀毕业生富平支教七年

        12月4日凌晨,刚刚批改完最后一份期中考卷的李晨阳,整理登记完成绩后,定好了早上6:30的闹钟,为了提前到学校去接学生,她强迫自己改变以往的赖床习惯。她是西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赴陕西富平进行支教的第43位成员。

        自2012年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以来,在共青团西北大学委员会的指导和组织下,学校已经选派了7届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赴陕西省富平县迤山中学、富平中学、莲湖学校、富闽友谊小学、频阳小学等学校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和支教工作。

  多举措点燃颗颗童心

  2012年,九月闷热的屋子,简单的陈设,角落里尽是蚊虫的潮湿房间,墙壁上大面积脱落的石灰块,这样的环境,让当时的成员们有一种“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觉。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当地许多孩子是“留守儿童”,缺少家庭的温暖……但即便这样,他们总是活泼开朗,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广袤世界的向往。“虽然做起来比想象中的要难,但碰到他们,天然的责任感让我不得不做些什么。也正是他们的善良和热情、眼睛里对知识的渴望、对广袤世界的好奇打动了我,让我坚持了下来。”正如第15届支教团成员张乐所说,也正是这样的信念让西大人目标明确、坚守初心,尽力克服一切困难,留在这里给孩子们讲授知识传递希望。

  教学之余,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历届支教团成员们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成效颇丰。

  自2015年起开设的“七彩课堂”已经给当地孩子们传播了大量的环保、信息科学及法律知识,大大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甚至还有孩子在上完“趣味化学课”后,坚定了要成为“化学家”的梦想。

  在“童心逐梦·美好未来”主题游学活动中,支教团成员带领当地留守儿童参观了西北大学博物馆,感受了大学校园的氛围,孩子心目中的“大学之道”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轮廓。当然,这样的梦想还需硬件支撑。意识到这一点,在西北大学的支持下,成员们还在服务地小学开设了西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奖学金,帮助家庭贫困的学生们;多次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他们送上了物质和心灵的双重呵护;在田村小学,他们设立了“西北大学爱心图书室”,共捐赠了图书800余册。首届支教团成员张乐还与陕西青年公益能力建设中心取得联系,募集资金购置了28套新课桌椅。

        自2015年起,西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开始组织“情暖寒冬·点亮微心愿”活动,收集当地孩子们的心愿,依托大学捐献爱心物品。连续4年,西北大学师生共认领了970余名留守儿童的微心愿,捐赠爱心物品达到一千余件。

  支教团员最看重“老师”身份

  支教团成员们还组织参与了一系列公益活动。在“关爱环卫工人·汇影青春富平”活动中引导100名环卫工人观影;积极参与富平团县委组织开展的“保护母亲河共植青年林”的绿化植树活动;联系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开展“拾穗行动”……做公益的同时,支教团成员们也得到了成长,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讲,公益不仅仅是一个名词,而是点滴的身体力行。

  西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曾获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优秀组织奖、陕西最佳志愿服务组织、陕西最美青年服务组织、陕西高校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西安市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西北大学“共青团特别贡献奖”等奖项。团队中郭奇瑞、张乐、董甜三人还获得了“西北大学紫藤奖”。

  “我有过很多个身份,都不如他们一脸稚气地叫我一声老师”。一声声老师,更加加深了支教团成员们对“教师”这一身份的认同感,成员们结束支教工作重返校园后,每次再回到富平,孩子们都会放下手中的所有事情,像见到亲人一样飞奔上前,甚至有的孩子会激动得大哭起来……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潇 通讯员 冯晶晶)

原文链接:http://news.xiancn.com/content/2019-12/05/content_3527438.htm


< 上一篇

“老阿姨”龚全珍的大学筑梦时光

西北大学举办文保专业成立30年纪念活动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