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上午,“西北大学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暨‘文物保护研究、实践与教育’学术会议”在太白校区举行。
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故宫文物医院院长宋纪蓉,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王时伟,我校校长郭立宏,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尧宇,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铁付德研究员,全国各地文物保护行业机构、协会和兄弟高校、友好协作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师生校友代表等五百余人出席了此次活动。活动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常江主持。
罗文利在致辞中对学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成立30周年表示祝贺。他指出,西大文保专业立足长安,胸怀天下,秉承“公诚勤朴”校训,在专业工作和培育人才方面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回顾了省文物局和我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国际化建设方面的合作历程,希望西大文保专业不忘初心,肩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重任,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他表示,陕西省文物局将一如既往支持西大,共同为文保专业“双一流”建设和陕西文化遗产事业努力奋斗。
郭立宏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专家学者和师生校友表示感谢和问候。他简要介绍了我校考古学科和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的发展状况。他指出,作为西大考古的重要支撑与未来核心竞争力量,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始终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要,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不断探索耕耘,在各研究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他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深化与国内外高水平机构和知名学者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达到世界水平、符合地方需求的文保专业办学之路,进一步推动我国文物保护事业蓬勃发展。
文化遗产学院温睿教授从“开创专业 筚路蓝缕”“遭遇低谷 砥砺前行”“人才培养 渐入佳境”“全面发力 专业奋进”“展望未来 星辰大海”五个部分汇报了西北大学文物保护技术专业30年发展历程。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王时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胡东波、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周萍分别作为行业协会、高校和文博单位代表致辞。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主任雷勇作为校友代表发言。
大会对“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特殊贡献奖”进行了表彰,文物保护教研室第一任主任、党支部书记程德润,文物保护教研室原主任王蕙贞,文物保护科学系第一任系主任王丽琴,文物保护科学系原主任刘成获奖。王尧宇为获奖者及代表颁发了证书和奖杯。王丽琴作为获奖教师代表发言。
在随后进行的学术研讨会中,宋纪蓉教授、付巧妹研究员、孙满利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故宫文物医院》《古DNA获悉人类演化图谱》《文物保护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的主旨演讲。
11月30日下午和12月1日,32位来自国内外的文物保护专家将围绕“文物保护教学”文物研究”等一系列内容,从战略导向、价值理念、情感定位、技术方法以及文化机制体制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介绍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与改进思路等。
西北大学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是中国第一个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经过三十年筚路蓝缕的发展,目前该专业师资团队已由最初的4位教师发展为包含教授、副教授、中级职称和师资博士后等老、中、青组成的20多人教学科研队伍。拥有“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丝绸之路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引智基地”)等多个校内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以及20多家校外教学综合实习基地。
现已逐渐确立了以化学、考古学、历史学为核心的文物保护人才知识结构体系,形成了文、理、工交叉渗透,强调自然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知识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训练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本、硕、博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培养 2 届专科生、22 届本科生、18 届硕士研究生、5 届博士研究生,为我国培养文物保护专业人才 728 人次。出版了《文物保护学》《土遗址保护初论》《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技术》等10余部教材与专著,科学研究方向涉及金属类文物保护、砖石质文物保护、土遗址保护、壁画保护、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文物保护材料、科技考古等多个领域。30年来,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50余项各级各类奖项。(图/马骞)

活动现场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致辞

我校校长郭立宏致辞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尧宇教授为获奖教师颁奖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常江主持纪念活动



兄弟单位和校友、教师代表讲话、交流

与会嘉宾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