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陕西省政治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中国之治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会议由陕西省政治学会主办,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承办。来自省内外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及党校系统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中国之治”的理论精髓、实践路径、显著优势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展开深入研讨。
国家督学、省委教育工委原书记、省政治学会原会长董小龙,陕西省社科联社会组织管理部二级调研员刘瑛,陕西省政治学会会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刚教授及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田明纲出席并致辞。开幕式由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窦争光主持。
田明纲在致辞中代表我校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指出,政治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深入总结和阐释中国特色的治理理念与制度优势、科学回答“中国为什么能”,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他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学校以政治学为基础的相关学科发展,也希望各专家学者能够通过此次会议交流,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实现贡献理论智慧。
董小龙在致辞中强调,“中国之治”的核心是政党之治,基石是制度之治,本质是人民之治,引擎是开放之治。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入探讨其与“中国之治”的内在逻辑,是政治学者服务国家战略、回应时代之问的责任所在。学会发展要与时俱进,整合资源,坚定实践导向,也期望各位同仁、青年教师和学子,能积极投身学会活动,在交流研讨中共同进步,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
刘瑛代表省社科联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她指出,深入阐释“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系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时代使命。她认为本次会议是学术社团与高校深度合作,优势互补的体现,有助于激发创新活力,推进学术研究,期望与会学者围绕主题深入交流,与社会各界共同推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
李刚指出,本次会议聚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倡导跨学科对话,为政治学学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搭建了重要平台。并从深化理论武装、组织学术活动、交流合作与成果转化、组织建设与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对2026年政治学会的工作作出规划。他表示,学会将继续凝聚学界力量、促进学术交流,为推动陕西政治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佟德志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张亚泽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刘占虎教授、延安大学贺永泰教授、西安科技大学铁锴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何得桂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张丽珍教授、西北大学何君安副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张师伟教授分别围绕会议主题作了“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维度”“中国政治学‘空心化’了吗”“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逻辑和结构话语形态”“革命语境中的‘近代化’概念——以党的文献为中心的分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建构的逻辑及进路”“‘大抓基层’与基层治理标识性概念的建构”“习近平文化思想维护和塑造文化安全的问题指向与实践进路”“全过程民主与最大化治理:政治哲学视角下中国制度优势的新透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以枫桥经验为例”等学术报告。
平行分论坛环节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枫桥经验”“基层治理现代化”“人工智能嵌入社会治理”“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基础”“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等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热点展开讨论。
闭幕式上,各分论坛汇报了研讨成果。李刚会长作总结发言,充分肯定会议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并对来年学术年会作了安排。
会议为省内外政治学学者搭建了重要的交流、研讨平台,深化了对“中国之治”与中国式现代化关系的理解,拓宽了研究视野,凝聚了学术队伍,为推动陕西政治学学科发展与理论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