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碳中和学院2025年“开学第一课”活动在榆林举办

为进一步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与榆林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动校地企协同育人,11月12日,我校碳中和学院2025年“开学第一课”活动在榆林举办。

榆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高明伟,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富林,榆林学院副校长卜耀军,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书记杨悦,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徐鸣一,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张若琰,以及榆林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高端能化基地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榆林科创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等相关政府部门,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国能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方圆标志认证集团陕西有限公司、西安中碳生态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的领导专家,榆林学院、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和榆林创新院等兄弟院校师生代表,以及我校碳中和学院师生代表,经济管理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地质学系、城市与环境学院、化工学院等双聘导师代表共2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研究生院院长温睿主持。

高明伟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校地融合的办学成果,他表示,碳中和学院是校地合作的典范,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扎实成效。希望学院进一步聚焦区域产业需求,服务榆林能源结构优化与产业绿色转型。他勉励同学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绿色发展大局,扎根榆林、勇担使命,为榆林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动能。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培养高素质“双碳”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服务国家战略、赋能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活动上,学院负责人陈京京分别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中碳生态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活动上,陈富林与徐鸣一、张若琰共同揭牌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两大交易所实习实践基地的揭牌成立,将进一步拓宽学生发展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我校碳市场与碳交易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在活动现场,学院分别为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北京绿色交易所、西安中碳生态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专家颁发校外导师聘书,持续推进校院、校企“双导师”育人机制,助力形成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局面。

榆林创新院院长助理张箭为碳中和学院在创新院联合培养的5名研究生颁发联培录取通知书。

隆基绿能可持续发展与ESG负责人汪子阜为首期隆基班优秀学生代表颁发“隆基奖学金”。

陈富林在总结讲话中对榆林市委市政府对碳中和学院的建设支持表示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建设成果以及在“双碳”领域的研究进展。他表示,学院持续聚焦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紧密对接榆林产业需求,坚持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持续推进有组织科研与高水平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在“双碳”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他向同学们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扎根专业,锤炼本领。运用好学校多学科交叉平台与碳中和领域的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努力成为既懂技术又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走进现场,知行合一。将课堂所学与实际应用场景结合起来,把技术运用在绿色转型的最前沿;三是胸怀大局,勇担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在开学第一课报告环节,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助理邹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岳峰、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与ESG负责人汪子阜分别作了题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进展”“‘双碳’目标下碳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历程、挑战与未来”的报告。碳中和学院谢钢教授主持报告环节。

碳中和学院自成立以来,四年累计招收硕博士研究生217名,首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已达100%。学院连续三年在榆林举行“开学第一课”,活动将前沿报告与产业研学相结合,体现了我校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态度和决心。

会场

揭牌仪式

签约仪式



导师聘任仪式

颁发联合培养录取通知书

颁发奖学金

合影

< 上一篇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省政府投资评审中心来我校座谈

学校召开第九届学术委员会学术道德专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