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

根据《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2025年度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2025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已经开始。请各单位组织教师和科研人员客观分析、总结已完成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实力状况(即创新性、学术水平、实用价值、社会经济效益等综合因素),积极推荐报奖项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名要求

2025年省科技奖的提名工作,采取提名专家、提名单位(统称提名者)提名的方式。提名者应遵守提名规则和程序,对提名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并在提名、协助答辩和异议处理等工作中承担相应责任。

(一)专家提名

1.提名资格。具备提名资格的专家(以下简称提名专家)包括:

(1)省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不含外籍院士);

(3)2020年(含)以来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第一完成人;

(4)2020年(含)以来获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及以上的第一完成人(以下简称省奖第一完成人)。

2.提名条件。提名专家应在本人熟悉的学科领域范围内进行提名,每人可独立或与他人联合提名1项省科学技术奖。

(1)最高科学技术奖:省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院士、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第一完成人,可3人联合提名。

(2)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省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院士、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第一完成人可独立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的第一完成人、省奖第一完成人,可2人联合提名。

(3)涉及国家安全的保密项目(下称专用项目)不接受专家提名。

3.年龄要求。院士年龄不超过75岁(195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第一完成人年龄不超过70岁(1955年1月1日以后出生)。

4.回避要求。提名专家不得作为本年度提名项目完成人,不得参加本人提名项目的评审活动。联合提名时,列第一位的为主责专家,提名项目的建议授奖等次应不高于主责专家获奖等次。与项目候选人同一法人单位的提名专家不得超过1人。

(二)单位提名

1.提名资格。省直机关有关部门、机构;各设区市人民政府、杨凌示范区管理委员会;符合条件的组织机构。

2.提名要求。提名单位应当建立科学规范的遴选机制,对本学科、本行业、本地区、本部门的项目(人选)进行认真审核后择优提名。

(1)最高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由符合资格的单位提名。

(2)创新驱动秦创原奖由省直机关有关部门、机构,各设区市人民政府、杨凌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提名。

(3)专用项目由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提名。

(三)提名等级

1.最高科学技术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不分等级。创新驱动秦创原奖分为杰出贡献奖和贡献奖两个类别。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两个等级,科学技术进步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专用项目仅提名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

2.省科学技术奖实行按等级标准提名、独立评审表决的机制。提名项目提交后,等级不得变更。提名评审的落选项目不再降格参评。

3.提名者对评审专家有回避要求的,应提交《回避专家申请表》,说明申请回避的理由,提供证明材料并加盖提名单位公章或提名专家签名。

(四)不得提名的情况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相关个人、组织不得被提名省科学技术奖:

1.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危害人体健康、违反伦理道德的;

2.有科研不端行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被禁止参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活动的;

3.被依法列为严重失信主体联合惩戒对象且处于联合惩戒期的;

4.受到党纪处分或者政务处分并处于影响期的;

5.其他依法被禁止参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活动或者有科技部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五)形式审查不合格情况

1.论文、专利等相关成果重复使用。

2.同一候选人在2025年度被重复提名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3.2023和2024年度省科技奖获奖项目的前三完成人,又提名2025年度省科学技术奖。

4.2023和2024年度提名但未获奖的项目,又以同样成果提名2025年度省科学技术奖。

5.2024年度通过专业会议评审后撤奖的项目,又以相关成果提名2025年度省科学技术奖。

6.未进行科技成果登记。

7.通用项目提名材料含涉密涉敏信息。

8.自然科学奖代表性论文(专著)发表(出版)年限不足2年(2023年8月1日以后发表或出版);自然科学奖完成人不是代表性论文(专著)的作者。

9.技术发明奖前三完成人不是所列授权发明专利的发明人;列入发明人均不是项目完成人的发明专利。

10.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整体技术应用时间不满2年(2023年8月1日以后应用);未提交相关部门行政许可证明的或者行政许可时间未满2年(2023年8月1日以后许可);列入国家或省部级计划、基金支持的项目,未整体验收通过。

11.在陕连续工作少于5年或每年少于6个月(2025年8月1日前)的外籍人员,提名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12.2020年以来未获得过“中国政府友谊奖”或“陕西省三秦友谊奖”的候选人,提名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13.其他不符合《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实施细则》等要求的情况。

(六)提名程序

1.提名申请。专家提名的,提名前由主责专家通过本人电子邮件提交申请表,标题为“提名专家姓名+奖种+奖等”,同时抄送其他提名专家和项目联系人。审核通过后,省奖励办发送提名号和密码。专家提名申请截至8月22日。

单位提名的项目需向各自的提名单位索取账号,按要求在截止日期内完成填报。

2.提名公示。候选者所在单位及提名者应按提名手册要求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公示无异议或虽有异议但经核实处理后再次公示无异议的项目方可提名。公示情况需在网络提名截止前上传到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管理系统。

专用项目在规定范围内公示,情况报送省委军民融合办。

二、提名书填写要求

(一)通用项目

1.通用项目提名书包括电子版和纸质版。电子版通过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管理系统在线完成,纸质版由系统生成的电子版打印,未通过系统生成自行编写的不予受理。

2.附件中各类佐证材料应与提名书主件所填内容一一对应,并在系统中上传。纸质版提名书中须提供原件的部分(盖有公章或亲笔签名,专家提名意见、完成人合作关系等),可用原件替换电子版提名书对应页面。

3.纸质版提名书主件与附件材料合订成册,不需另加封面,双面打印。提名书主件彩色打印,附件一律采用A4规格,原件是彩色的使用彩色复印。

4.候选项目(人选)8月25日起可在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管理系统在线填报。

(二)专用项目

根据保密要求,专用项目不得在线填报,按照提名手册的模板填写纸质材料。

三、提名材料报送要求

(一)专家提名的,提交纸质提名书原件1份及电子版;公示情况及结果(主责专家签字)。

(二)单位提名的,提交提名函1份(各设区市由政府办公厅来函),内容应包括公示情况及结果;纸质提名书原件1份及电子版;《项目汇总表》(由系统导出,汇总表为多页的,每页均加盖提名单位公章)。

(三)未进行提名前公示和未说明公示情况的不予受理。

(四)纸质提名书必须与电子版内容严格一致。

(五)科普项目需附2套科普作品。

(六)专用项目按省委军民融合办要求报送。

四、时间安排

根据省科技厅要求,专家申请提名截止时间为2025年8月22日,经审核符合提名要求的,发送提名号和密码。

省科技奖励管理系统开放填报时间为20258月25日

(一)申报备案

8月18日前,申请人或团队联系人与科技处成果科联系,备案申报信息并加入联系人微信群(扫描下方二维码),专家提名的也需要向学校进行备案。

(二)校内公示

教育厅提名和专家提名的须在8月28日前将公示材料(电子版)发送至成果科邮箱,经审查合格后,学校组织公示5个工作日。

其他提名渠道的请按照各自提名单位时间要求提交材料申请公示。

(三)校内形审

9月2日前申请人组织提名材料,填写书面版《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按照2025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手册要求填写),准备相关附件,办理完成成果登记,提交提名材料1份至科技处进行校内审查。

以上未尽事宜,请与科技处成果管理科及时联系。欢迎各位老师就奖励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我们交流,我们将热忱为您服务。

通知原文及提名手册等相关附件详见省科技厅通知。原文链接:https://kjt.shaanxi.gov.cn/kjdt/tzgg/202508/t20250808_3552917.html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立、张亚鸽

联系电话:029-88308032

报送邮箱:chg@nwu.edu.cn

报送地点:长安校区7429办公室



科技处

2025年8月14日


< 上一篇

关于组织参加2025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关于转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能源低碳联合项目2025年度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申报指引》的通知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