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部面向全国高校遴选培育了一批具有全国示范性、引领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旨在推动形成强大思政引领力、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为加强典型宣传、推广建设成果,高校思政网开设“思政精品案例专栏”,集中展示入选高校在理论武装、文化育人、心理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队伍建设、国家安全教育、育人共同体等方面的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示范带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西北大学
“百企千村万户”实践育人体系服务西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西北大学坚持“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把一流人才培养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立足西部、强化特色、内涵发展、追赶超越,持续探索具有综合性大学特色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学校紧密围绕祖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组织实施“百企千村万户”实践育人项目。2021年以来,先后派出实践团队201支,覆盖本硕博学生2000余人次、教师200余人次,遍布西部12个省区市及东中部地区共计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余个区县、200余家企业、800余个村庄、9000余户家庭,积极探索地方高校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立德树人实践新路径。

学校师生在四川省德阳市特变电工5G智能产业园进行调研
“四大载体”深化联动
供给高质量育人资源
学校精准锚定导向,深入挖掘外部实践资源,实现“校政共享+校企共创+校地共育+校村共促”四大载体持续联动,筑牢社会实践“压舱石”。
校政共享,实现育人资源互联互通。学校主动对接政府资源,强化第一课堂教学主阵地、延展第二课堂实践大熔炉、抢占第三课堂网络空间新生态,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与属地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设置“大学生政府实习计划”“返家乡社会实践”等专项,累计参与学生2000余人次,实现协同联动、资源共享。
校企共创,实现育人主体协同发力。立足“大思政格局”,与企业合作设立专项调研、组建实践队伍、建立实习基地、选派实习学生,通过定期交流、联合授课、共同实践等方式,先后与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开源证券等开展联合调研,累计参与师生500余人次,构建高效协同、紧密耦合的育人主体协同发力系统。
校地共育,实现育人场域全景多维。坚持实践场域全景化、多维化,与社区紧密合作,通过社区服务、志愿活动、文化实践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元的社会实践机会,每年参与社区实践学生约200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综合素养实现协同增益。
校村共促,实现育人成果落地生根。深化服务乡村发展创新路径,把实践育人项目全面融入乡村振兴具体实践中,通过到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开展实践教学及现场观摩,加强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思想融入6门思政基础课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产业经济学”等14门相关课程与助农帮扶实践良性互动,形成“师生到乡村去,成果回乡村来”的双向促进机制。

学校师生在河南省卢氏县香菇种植大棚开展调研
“五大平台”定向赋能
实现高质量育人成效
学校以学科、科研、团队、教学、智库等五大平台为支撑,为实践项目提供学理化指导、专家化咨询、专业化实施和全程化服务,链接多维资源,形成项目实践的“全景平台”。
发挥学科平台优势,“专业—实践”融合共生。按照“专业教师+思政教师+青年学生”基本架构组建队伍,依托优势学科“理论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等学科平台,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任务中,讲好西部发展故事。
发掘科研平台优势,“科研—实践”互促共建。致力搭建实践创新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反哺大学生实践创新改革,实现科研实践互促共赢。
激活团队平台优势,“人才—实践”同频共振。依托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等20余个团队平台,构建“人才团队+实践团队”模式,充分发挥集群优势和专业特色,实现实践项目、课程思政与人才培育深度一体化,力促实践需求与人才培养协同发展。
强化教学平台优势,“教学—实践”互补共长。依托“应用经济学与管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北大学“开源证券创新实验班”等特色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教育部经济学“101计划”“政治经济学”等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组织师生开展实践调研。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2023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省级教改项目3项,构筑“教学—实践”互补共长实践育人模式。
导入智库平台优势,“服务—实践”开放共赢。成立“西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县域实践站”3个,依托陕西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等设在校内的智库,链接阿根廷战略对话基金会、敦煌文旅集团产业发展智库等校外智库,促进智库与实践深度结合,推动教育与社会良性互动,助力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人才。
思政引领与人才培养同向同行
服务西部高质量发展成效凸显
立足实践培育新人,补强西部振兴“人才链”。以实践培育西部建设生力军,通过红色教育基地参访学习、边疆和民族地区宣讲创新理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 祖国行’”等活动,引导210余名选调生扎根基层、800余名学子服务西部、60余人参军入伍。孵化创业团队10余支,80余人被推免至国内顶尖大学深造。学科竞赛斩获国家级奖项百余项,20余份政策建议获省部级采纳,为西部基层治理注入“源头活水”。
深耕学科服务大局,赋能西部发展“新动能”。以科研攻关破解西部发展关键难题,围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创新“课堂+实践+思政”融合模式,出版《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实践案例》等专著10余部,形成200万字的调研成果。20余篇论文发表于《经济研究》等权威期刊,获国家教学成果奖等省部级奖项4项,50余个实践基地推动科研成果有效转化,助力生态治理、普惠金融等产业升级,点燃西部高质量发展“创新动能”。
探索经验辐射全域,打造协同共建“同心圆”。以经验共享激活区域联动大格局,获央媒报道800余次,2位专家登上《新闻联播》解读西部战略,《人民日报》刊载实践典型事迹。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大学生社会实践“千校千项”网络展示活动优秀项目。相关经验在全国论坛交流20余次,30余所高校到访交流,为高质量开展实践育人提供有益借鉴。

学校师生在吐鲁番市开展“石榴籽 祖国行”专题调研活动
西北大学将持续探索实践育人新路径,总结实践育人新经验,凝练实践育人新范式,切实增强思政引领力,让更多优秀学子扎根沃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SEtB9t7qd1pMFmOAefN3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