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上午,“文化强省与AI赋能西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专题座谈会在长安校区召开。会议围绕陕西文化强省战略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展开深入研讨,旨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跨学科创新与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校长孙庆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各文科学院及理工科相关单位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参加座谈。会议由社科处负责人主持。
会议传达了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精神,强调要依托我省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科教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实现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与会人员认为,西北大学作为省属重点高校,在推动陕西优秀文化传承创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对外人文交流合作方面肩负重要使命,必须把握历史机遇,深化文科与人工智能融合,助力陕西文化强省建设。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李浩教授分享了关于“文化强省”研究及深耕地方优质文化资源的思考,介绍了“唐诗之都”建设进展与我校参与路径;人工智能学院彭进业院长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及其与文科结合的潜力;计算机学院李康副院长以数智赋能考古学科为例,介绍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的创新实践。各学院负责人分别结合本单位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参与情况、阶段性进展和未来目标,以及人工智能赋能相关研究与学科建设计划作了交流发言。
孙庆伟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建设文化强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必须扛牢的政治责任,是奋力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必须扛起的重要使命。要坚决摒弃“等靠要”思想,清楚文化强省建设“建什么”“怎么建”等重大问题,聚焦“三高地、三样板”建设目标,主动深度融入到文化强省建设当中。他指出,相关学院和部门要坚决扛起责任、抢抓机遇、直面挑战,围绕国家所需、陕西所要、群众所盼与西大所能,将文化强省建设融入到“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当中,落实到具体的重大项目、重大举措当中。他从文化情怀要深、使命意识要强、学术研究要精、转化发展要准、技术手段要新、成果效益要大等六个方面,对相关学院和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希望大家切实聚焦国家和陕西重大需求,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在文化强省建设中勇挑大梁、出大成果,为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